
21世紀是美感的世紀,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,美感是一種競爭力。提升孩子的美感素養,除了外在的環境,校園中的課程與教學也是關鍵。因此,美感教育中長程第一期五年計畫(103-107年),讓「美感從有感開始」開始,從校園出發、擴散及深耕,從全臺灣22縣市遍地扎根,經統計約有4萬2,000多名教師、1,600多校、20萬5,000餘名學生參與美感相關計畫。
108年,教育部開啟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二期五年推動藍圖,以「美感即生活——從幼扎根․跨域整合․國際連結」為理念,將整合建構美感教育溝通平臺與管理,強化中央、地方及學校美感教育課程連結擴散支持系統,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者美感素養,並透過校園、週遭生活環境之連結,加重生活美感教育。經通盤檢討第一期計畫,分為4推動策略、16項體行動方案。推動計畫均為增進國民美學前瞻能力,希望從課程、活動與學習環境出發,培養學子從生活中感受美,並將美感展現在生活中,讓生活變得更美好。
教育部長期推動美感教育,從日常生活中的基礎美感做起,銜接校園對美育的重視,改善學習環境,進而到各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,設計美感教育課程,逐步提升整體國民美感的素養,108年12月24日(星期二)下午2時30分至4時,於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,舉辦「美感.生活-教育部美感教育成果發表會」,以動畫短片呈現「美感發現箱」、「校園美感環境再造」、「跨領域實驗課程」等計畫特色案例,現場邀請各計畫主持人及參與計畫學校進行交流座談,分享美感教育計畫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