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首創「樂器銀行」圓偏鄉學童的音樂夢

「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!」但買不起樂器怎麼辦?教育部樂器銀行,除了要幫二手、閒置樂器找新家,也要幫每個喜愛音樂的孩子圓夢。

音樂不該是昂貴的藝術 而是貼近生活的禮物

為了支持偏鄉孩子的音樂夢,教育部成立全球第一個「樂器銀行」,利用網路平臺將各級學校的閒置樂器清點、集合起來,透過媒合、維修與交換,讓二手樂器不再擺在角落生灰塵,而是透過修理後再利用,送到其他更需要的孩子手上,成為一份最棒的禮物。這項行動也教會孩子們要愛物惜物、減少浪費,以及透過音樂,重新看待自己的生命,探索內心、表達自我。

樂器銀行也接受一般民眾及企業界的捐贈,鼓勵更多領域的音樂愛好者,把自己對音樂的情感延續到下一代的身上。募集到的樂器會優先開放給偏鄉學校登記使用,並在每個樂器內置RFID(無線射頻識別系統),讓捐贈的人可以隨時追蹤樂器的流向、目前誰在使用。而受贈的學校也可以進一步了解樂器的來源以及維修紀錄等,透過現代科技讓樂器履歷更完整。

 

不再共用一把琴 鼓勵孩子勇敢追夢

樂器銀行計畫主持人歐陽慧剛表示,光2017年就已收到800多件樂器、媒合了43所學校。教育部更在去年12月22日舉辦了一場樂器銀行成果發表會,由新北市平溪區菁桐國小、宜蘭縣壯圍鄉大福國小、雲林縣古坑鄉草嶺生態地質國小,這三所人數不到百人的偏鄉迷你小學的孩童們進行樂器表演,而捐贈閒置樂器的學校也一起受邀參加,雙方碰面喜不自勝。

參與演出的菁桐國小,原本學生要共用提琴,也無法帶琴回家練習。當樂器銀行將小提琴送到學校時,低年級小朋友迫不及待試拉新琴,大嘆終於不用共用一把樂器。足夠的樂器讓弦樂學習成為菁桐國小全校重要共同目標,去年暑假孩子們首度在新竹高鐵站快閃表演,獲得往來遊客圍觀拍照、駐足欣賞,大大提升了大家的自信心與學習專注力,感人的過程被以影像記錄下來,還獲得今年藝術教育月微電影金藝獎最佳影片。

 

其他得到樂器銀行支持的學校如臺中市立東明國小,學校地處偏遠,學生多半來自弱勢家庭。透過樂器銀行的媒合,終於解決了長期以來苦無器材使用的窘境,並在「2018未來親子野餐日」中,東明國小弦樂團以精湛的提琴演奏搏得全場掌聲,讓師生、家長都倍感驕傲。

 

樂器銀行去年還將大型鋼琴透過船運,送到470公里以外、澎湖最南端的二級離島-七美國小。這裡的師生人數加總才60人,學校樂器不全、且老舊到無法使用。因此這台鋼琴的到來,承載了離島孩子們滿滿的期待。當鋼琴一送抵學校,經拆箱、調音後,小朋友們成群結隊等待彈奏,更在鋼琴旁手舞足蹈,珍惜著這份得來不易的禮物。

 

成為圓夢天使 捐贈樂器 so easy

目前樂器銀行收到申請需求量非常大,以提琴、木管、銅管樂器居多,雖然有不少熱心民眾響應捐贈,但供給量仍然不足。為了幫助更多偏鄉的孩子,教育部鼓勵大家一起發揮善行、成為圓夢天使。更多資訊:

【教育部樂器銀行】

成立時間|2016年
截至目前共收了多少二手樂器|1245件
截至目前共送出多少二手樂器|近400件
服務足跡|全臺灣每個縣市外離島(澎湖、金門、馬祖、蘭嶼)
服務校數|80間學校
受惠學生|超過500位學生
【教育部樂器銀行官網】 :http://musicbank.moe.gov.tw/
【教育部樂器銀行臉書】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usicbank0412
資料來源:未來Fami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