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手牽小手 美感教育向下扎根

為了讓美感教育從小開始養成,教育部「105至108年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─核心規劃實務工作小組」,推動大學教授與小學合作,將美感教育計畫往下延伸至國小。由大學教授設計課程,引導小學生觀察環境美感,開啟美感創作學習歷程。

 

鼓勵孩子對世界有好奇心,廣度的美感學習,累積美感創作經驗

美感教育向下扎根,將美感課程由中學的核心,分別往上下延伸,此次與新竹市區內的陽光國小、新竹市香山區的茄苳國小,舉辦「新竹美感教育環境美學國小課程」,由交通大學建築系凌天教授、何震寰教授以夏令營的形式,帶領四到六年級的學生,以數位工具融入課程。

小學生們走出校園,一邊騎腳踏車、一邊觀察周遭的環境,老師在一旁解說,學生每人配備一台平板電腦,拍照記錄自己觀察到的環境美感元素。陽光國小學生造訪護城河公園;茄苳國小學生拜訪周遭的聚落、地景、田園。生活在不同環境的孩子,也都能欣賞在地的環境美學。

凌天老師表示,走出校園的孩子們,不會受到環境限制,大家滿頭大汗的騎著腳踏車,認真捕捉環境美感。回到教室後,老師引導學生整理及欣賞所記錄的色彩、形狀、物件等環境美感元素,製作成數位相簿作品。而孩子也從老師的肯定中獲得成就感,並慢慢累積自己的美感創作,一步步培養美感觀點。

 

孩子專屬的觀察方法

從小學生的作品中,凌天老師發現,孩子們的直覺表現真的不可以低估,他們有自己吸收美感的方法。 小學生是最自由的,要鼓勵孩子對全環境有好奇心,要多看看世界,不是一直看手機。

凌天老師認為給孩子影像刺激,他們會模仿做出成品,小學生們的敏銳觀察力完整呈現在作品。例如:一位小學生觀察的主題是「圓形」,孩子沿途拍攝了花盆、水桶、公共電話按鍵、紅綠燈、茶杯、腳踏車鈴鐺、車燈等圓形物體照片;另外一位小學生觀察的主題是「地面」,不管走到哪,都是趴在地上鏡頭往上拍,孩子沿途拍攝了車輪、稻田、階梯、水池、石頭路的照片。

▲ 孩子們有自己特殊的觀察方法,捕捉他們看到的環境美感。
 

美感教育小學到中學完整串連

美感教育計畫是從國小中學完整串連,小學是有廣度的學習,到國中高中著重培養思考判斷處理的能力。 「105年至108年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─核心規劃實務小組」協同主持人蔡紫德老師舉例,國中的美感教育課程,有老師設定簡單的題目「喜歡跟適合」,先讓學生挑選喜歡的顏色做一個眼鏡,學生就會知道適不適合這個顏色,也會產生使用顏色的能力。

高中的美感教育課程,則是讓學生不斷的試驗,學習判斷與解決問題。 以國立新竹高級中學的課程為例,課堂由周遭生活取材,老師出題目:提供三種厚度的紙,紙透過摺疊補強結構變得更堅固,要如何讓紙帶著六顆柳丁走,學生試著設計出各種不同挑戰,判斷怎樣的方法最合宜,找到更好的方式。課堂成果發現,學生不只解決了問題,還完成了有商業設計水準的作品,令老師相當驚艷!

▲ 美感教育從小到大是一整套的,小學生用各自的方法,經歷美感的吸收與內化,在中學課程領會,真正變成有自己的美感論述與觀點。
 

專屬網站打造美感入口

紫德老師表示,美感課就像個小科學一樣,要用科學方式來看它,因此設計了美感教育網站(http://www.aade.org.tw),所有老師開發的課程資料都放在網站共享,協助老師們找到邏輯與靈感。美感教育有全國多元性,全臺不同地方的美感生活訊息在網站集結,大家一起做美感的練習。

▲ 美感教育網站也有許多國內外生活美學專家的文章內容,網站也設計的相當有文青風格,一般民眾也可以在網站探索生活美感與養成美感。
 

舉辦成果展讓美感擴散

「105年至108年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─核心規劃實務小組」將於107年8月2日至8月8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「美角│生活中的毎一課」成果展,規劃8大主題,展覽內容包含生活設計與老師教學成品。凌天老師表示,此次展覽呈現更多老師的故事,肯定藝文科老師在教學上的創意與努力。

紫德老師表示,此次成果展主題展區,用物件方式做描述,以有趣的方式,教學生用學校的物件去觀察,譬如公佈欄、文具…等。期望透過這些作品讓美感擴散,一般民眾也可以感受生活中的美學。

資料來源:未來Fami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