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哲璋是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同學。記得二○○九年,博三那年,他出版了兩本書。九月,先出版榮獲國家文藝基金會長篇小說補助的《福爾摩沙惡靈王》,字數長達十五萬。十月,推出《用點心學校》,這是他經營的系列童話之一。

為了記錄這個難得的盛事,我在「童書新樂園電子報」人物故事報導了〈童話魔術師──林哲璋〉。那時他提到,「我是因為把一首沒寫好的新詩,改成童話,得了《國語日報》主辦的牧笛獎,從此走向童話創作的不歸路呀!」

哲璋的童話早期具「溫良恭儉讓」風格,因為在兒童文學研究所受到啟發,發揚「滑稽美學」,補充了遊戲性,以及對形式的追求和表現。

《用點心學校》以食物和廚具周邊相關物件作為童話人物,顛覆讀者的思考模式,每個小單元的「童話點子」,幽默好玩、新奇有趣,在「童話憲法」中,自成規矩、入情入理,又不失教育寓意,收服了大小讀者的心

時光匆匆,「用點心學校」系列每年出版一本書,已經屆滿十年,邁入第十一集。隨著和小讀者見面機會愈來愈多,哲璋從「上臺僵」,到面對小讀者愈來愈得心應手的「三八璋」(他給自己的新封號),真的有很大的轉變。記得二○一八年,臺北國際書展舉行「《用點心學校》紅白對抗即時賽」,滿場小粉絲前來「朝聖」,對系列內容細節如數家珍,讓人驚歎!

以兒童文學創作作為專職工作,能不能在臺灣存活呢?每次和哲璋碰面閒聊,總會談及這個話題。這時他會一一細數,童書版稅和稿費,年收入有多少。畢業後,隨著逐年碰面,哲璋口中收到的版稅和年收入,漸次推升,從一年超過22K,到後來超過一般上班族,再看著他的系列書一直增加,代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,已經慢慢能支撐專業童書創作者的生活,真是可喜可賀。

哲璋的博士論文題目是《現代童話之創作形式論》,他精研理論,也用來實踐,非常難得。他的寫作技巧不藏私,整理在第十集《皇家金布丁》「菜單老師的文學課」,同時也是寫作最佳指南。第十一集當中,小小布丁人在「用點心學校」進修仍然有種種趣味橫生的遭遇,和讓人拍案叫絕的情節,以及韻律和修辭的技巧展現,故事不僅只是奇思妙想,也和當代環境和文化有關。我想很多粉絲和我一樣,在讀完這本書之後,又開始引領期盼下一集的誕生了。